員工風采
子午嶺橋山深處上演“二人轉”——黃陵礦業機電公司定周35千伏變電站走筆
一座深山裏的35千伏礦山風井變電站,2名值班員,門前門後都是山,他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是怎樣的?
11月7日,一場白雪讓子午嶺銀裝素裹,室外零度,在驅車從黃陵礦業中心小區前往定周35千伏變電站的路上,透過車窗向外望去,一片蕭瑟的景象映入筆者眼簾,幹癟的土地上飄落著點點白雪,兩邊山上幹枯泛黃的樹枝,矸石排放車揚長而過的塵土,時不時竄出幾只農家狗,40分鍾後,筆者來到了黃陵礦業機電公司定周變電站。
遠遠望去,在群山環抱之中,這座孤零零的風井變電站顯得格外醒目。幹淨整潔的站內環境和站外的破敗不堪形成了鮮明對比,一排排定制的標准化展板讓筆者眼前一亮。
“外面冷,裏面暖和,快進來。”剛剛打掃完院子的變電站站長劉寶剛和值班員馮歡連忙招呼筆者。
大山深處,兩個男值班員上演著怎樣的“二人轉”?
設備巡視保安全
已經連續安全運行14年的定周35千伏變電站擔負著黃陵礦業一號煤礦三號風井的供電任務。
早上8点给该公司電力调度汇报完供电运行情况后,刘宝刚和冯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。巡视设备、查看数据、填写记录这些枯燥的重复性工作,刘宝刚重复了近15年。“前段時間雨水大,設備潮濕,這段時間天氣幹燥,設備容易産生靜電。”劉寶剛說,照顧供電設備就要有照顧自己孩子的耐心,否則一個不留神就有可能釀成安全事故。
“一天三次巡視,一會你跟在我後面,我帶著你。”遞給筆者絕緣手套、絕緣靴和安全帽後,劉寶剛開始了當天的第一次巡視工作。
定周變電站35千伏和6千伏供電設備共計100余台,劉寶剛每次巡視都要認真地檢查一遍,春秋兩季屬于相對安全期,而冬夏兩季由于空氣幹燥和潮濕影響,容易出現設備短路和靜電隱患,極易造成供電事故。
“一旦有短路或者有電纜放電隱患,通過觀察、鼻子聞、耳朵聽都是能及時發現並處理的。”劉寶剛說,多年的巡視工作讓他練就了一身本領,那就是——“眼觀、耳聽、鼻子聞”。
家常飯菜促溫馨
2個多小時的巡視工作結束後,早上10時許,主控室裏的馮歡寫完值班記錄後,認真地監控著供電負荷變化,廚房裏的劉寶剛取出食材精心准備午餐。
“主控室不能離人,我倆分頭行動,他工作,我做飯。”不足五平米的廚房,整齊地堆放著米面油,電氣設施一應俱全,打開冰箱,各種時令蔬菜和肉蛋充足。
洗菜、摘菜這些工作對于劉寶剛來說確是手到擒來,很難想象這樣一個45歲的男值班員竟然有著熟練的廚藝。
“全是練出來的,別說我這個老值班員了,就是馮歡這樣的90後現在都是廚房裏的行家裏手。”劉寶剛說,馮歡剛參加工作那會什麽都不會幹,作爲家裏的獨生子,過慣了飯來張口、衣來伸手的日子。在花家莊變電站輪值期間,冬天種蘿蔔、白菜,夏天種黃瓜、辣椒,他主動挑水、翻地,慢慢學會了自己動手,逐漸成長了起來。
中午11時15分,劉寶剛切菜的聲音讓這個深山變電站有了些許煙火氣息,在娴熟的刀工催動下,土豆絲、西葫蘆、白菜切好裝盤,配齊大料和蔥姜蒜後,只等入鍋翻炒。
一陣陣“滋啦”的聲音過後,酸辣土豆絲、清炒西葫蘆、醋溜白菜出鍋上桌。
甯靜溫馨的夜晚
午餐時间,两人围坐在餐桌前,相互之间夹着菜,吃着米饭,室外寒风刺骨,室内暖意融融。
“后院有一片空地,每年夏季,我们种些時令蔬菜,公司每季度会给我们送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。”劉寶剛指著變電站後院的一片菜地說。
在主控室筆者發現了一個小藥箱,裏面配備有碘酒、紗布、創可貼及一些感冒藥,馮歡給筆者介紹,公司給每個偏遠變電站都配了藥箱,定期檢查更換,值班員有個頭疼腦熱的毛病就能簡單自行“就醫”。
馮歡說,公司不僅在工作和生活上關心職工,而且更加關注職工精神世界,爲每個站配發了羽毛球、啞鈴、跳繩等健身器材,而且爲值班員購買書籍,在工作之余保障職工身心健康。
晚上19時,一阵急促的微信视频铃声让冯欢欣喜不已,好久未见家人的冯欢和妻子嘘寒问暖,一阵寒暄过后,他和刘宝刚开始了当天的第三次巡视。
傍晚時分,室外零下5度,空旷深邃的子午岭桥山幽深寂静,定周變電站主控室灯光明亮,偶或飘来设备运行的嗡嗡声,刘宝刚和冯欢坐在变电站主控室监控着供电运行情况,相互聊着家庭、谈着工作、畅享着生活……(曹川)